醫療常識★一定要知道的醫療小知識:外傷出血的家庭處理!(歡迎分享)

醫學專家指出,當皮膚劃傷時,最重要的是正確而又快速地處理傷口。一個嚴重的創傷,如果得不到及時的醫療處理,傷口在幾小時內就會被感染。一般情況下,家中孩子發生擦傷、摔傷或意外割破手指之類的事情,不必大驚小怪,正確地進行醫療處理就可以了。

一定要知道的醫療小知識:外傷出血的家庭處理!(歡迎分享)

  當有外傷出血的時候,首先進行的是止血。如果是表淺的劃傷和擦傷,先用肥皂和乾淨水清洗傷口,然後塗上抗菌軟膏,再貼上創可貼或紮上繃帶。繃帶的壓力通常能促使血液在傷口處凝固。
  出血較多或傷口較深,那麼就複雜一些。一般可以用無菌繃帶或乾淨的衣服牢牢地壓迫傷口(注意:如果有碎玻璃塊、金屬等物體嵌在傷口上時,使用繃帶反而會使物體深嵌入傷口。在這種情況下,不宜直接壓迫傷口,需要醫生來處理)。

  傷口在腿上或手上,要抬起受傷肢體,使傷口高於心臟。懷疑傷口處有骨折,千萬不要移動傷口。經過3~4分鐘的直接壓迫後,檢查一下血是否止住;如果血沒有止住,應該繼續壓迫傷口(如果血滲透了繃帶或衣服,請不要把繃帶去除,而是在上麵再加一塊繃帶)。直接壓迫5分鐘後仍未止血,需趕快尋求醫生的幫助,同時還要繼續壓迫傷口。

  過長或者過深的傷口,可能需要縫針。一旦血止住,用肥皂和乾淨水或無菌的布輕輕清洗傷口,塗上抗菌軟膏,以防感染和減少結疤的可能性,然後用無菌繃帶包紮傷口。

  出血不止,在出血很多的情況下,應採取指壓動脈止血法,即壓迫供應出血區域組織的動脈來達到止血目的。此方法適用於頭部和四肢某些部位的大出血。

  四肢大出血時,還可使用止血帶止血。但一定要記住,止血帶下要加襯墊,原則上每小時放鬆1分鐘。到了醫院後,一定要告訴醫護人員,在何處、何時紮上了止血帶。如果是被狗咬了或被生銹的釘子刺傷,醫生在處理時,需再注射一針預防破傷風。

  有以下情況,請趕快找醫生或立即送往醫院。壓迫傷口5分鐘後,傷口仍未止血;被人或動物咬傷;傷口較深或者裂縫較大;傷口有碎片或汙物嵌入,而您不能清除;被髒的東西紮傷,比如說地上的鐵釘;傷口又小又深(這種傷口由於不出血而更易感染,出血可以減少傷口的細菌);受傷區域沒有知覺(提示受傷區域神經很可能受損);傷口在頭上、臉上、脖子上要及時處理,可以減少留下永久瘢痕的幾率,或者傷口在手心側,有可能傷及肌肉。

  最後,家裏最好常備一些急救物品,這樣才能有備無患。例如消毒紗墊、繃帶和三角巾、醫用膠布、創可貼、消毒棉球或棉簽、抗生素軟膏、剪子和鑷子、碘酒和75%酒精、2%紅汞(紅藥水)等。

相關文章閱讀:

讚!這篇可珍藏!99個治病的千古秘方!(歡迎轉分享)

點我看更多>>>>

http://www.life.com.tw/?app=view&no=135230

相關推薦

【記者羅蔚舟/新竹報導】 李先生今年65歲,最近幾個月來發現走路不穩且雙下肢力量大不如前,由於一開始症狀好好壞壞,因此不以為意,覺得可能是年紀漸長退化所致。但症狀愈發嚴重,雙手的精細動作受到影響,許多日常生活的小事情,例如:擰毛巾、開瓶蓋等,都需要旁人協助,到後來必須仰賴輪椅才能移動。李先生因此才前...

閱讀詳情 »

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韓羽婕 王聿瀠 劉宇軒 范綱儀/台北報導 本土確診病例連續第4天破千,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(18)日公布國內新增1480例COVID-19確定病例,分別為1390例本土個案及90例境外移入(63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);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。值得注意的是,全台有19縣...

閱讀詳情 »

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韓羽婕 王聿瀠 劉宇軒 范綱儀/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連日破千,無症狀、輕症確診者的解隔離條件放寬了!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(18)日宣布,經專家諮詢會議決議,決定針對無症狀或症狀緩解的確診者放寬解除隔離治療的條件,最短只要發病4天內追蹤兩次快篩或PCR陰性、...

閱讀詳情 »

群寶基因科技董事長曾憲群多年來致力於研究氧與水的結合,近期更與台北知名大學及台北知名醫學大學產學合作,使用氧技術進行三項研究,並於日前圓滿舉行產學合作成果發表會,展現顯著的實驗結果,備受專家肯定,值得進一步研究探討。 與台北知名大學及台北知名醫學大學產學合作,使用氧技術進行三項研究,並於日前圓滿舉行...

閱讀詳情 »

Facebook留言